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易清洁型上进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2021-03-04 11:03:07|344|起点商标网
一种易清洁型上进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清洁型上进风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上进风燃烧器,安装支座与面板或水盘连接采用螺钉连接,炉头与安装支座之间的上下垂直定位是通过另外的支撑结构进行限制,一般采用三个以上的螺钉和安装柱,这样的水盘表面的凸点会增多,对清洁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喷嘴座顶部是平面型,容易堆积脏污,不易清洁处理,对安装高度有一定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的上进风燃烧器,上部的炉头与下部的喷嘴座之间有直接接触,燃烧器工作时,火盖炉头的高温通过直接传导的形式直接传递热量至喷嘴座,造成冷态和热态的燃烧工况有很大不同,第一是易发生黄焰,第二热负荷衰减很大。同时,在上进风烧燃器的引射管的出口端上方均有一个导流板,将气流导向均匀分布至分火腔内,使火焰燃烧均匀稳定,或设置多个进气口,使气流从出口端出来减少到圆周的流动距离,上述结构使气流流动转角多,压力损失大,对燃烧效果有一定影响,同时其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易清洁型上进风燃烧器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水盘的连接和炉头的上下垂直定位,使炉头不与底座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减小,提高燃烧工况的稳定性,而且由于连接支撑柱的数量少,使燃烧器更好打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清洁型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水盘、底座和连接支撑柱,水盘设于炉头与底座之间,连接支撑柱从上往下依次穿过水盘和底座,实现水盘与底座的固定连接,炉头上设有炉头支撑点,炉头支撑点与连接支撑柱相互接触,实现炉头与底座的连接定位;通过连接支撑柱的设计可以实现水盘的连接和炉头的上下垂直定位,使炉头不与底座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减小,提高燃烧工况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连接支撑柱的数量少,使燃烧器更好打理。

进一步,水盘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底座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连接支撑柱的下部穿过第一安装孔连接至第二安装孔,实现水盘与底座的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孔均匀分布与水盘上,第二安装孔均匀分布与底座上,连接支撑柱的下部为螺纹结构,不仅提高了水盘与底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提高了对炉头的支撑稳定性,安装拆卸方便快捷。

进一步,炉头内设有主火分火腔,炉头设有主引射管组件,底座设有第一输气组件,第一输气组件通过主引射管组件与主火分火腔连通,实现为主火分火腔连续供气,燃气可以通过第一输气组件经主引射管组件连续输入主火分火腔,主火分火腔内设有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水平或倾斜连接于主火分火腔,第一导流板也可以通过火盖限位柱可拆卸的连接于主火分火腔,第一导流板的内侧面与主火分火腔的内壁之间的水平面积为s1,水平面积s1的面积为外火盖上外火孔面积的1.5~3.5倍,第一导流板便于使燃气沿主火分火腔的内部无转角沿圆周流动,阻力损失小,且分布均匀,火焰喷出有力,对引射二次空气效果好,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结构简单、紧凑,整体效果好,第一导流板优先采用倾斜结构。

进一步,主引射管组件包括第一主火引射管和第二主火引射管,第一主火引射管和第二主火引射管均沿炉头的切线方向连接至主火分火腔内,且第一主火引射管与第二主火引射管的出气方向一致,保证燃气沿主火分火腔的内部无转角沿圆周流动,阻力损失小,第一主火引射管与第二主火引射管呈180°分布在炉头的底部,上述结构的第一主火引射管和第二主火引射管分布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第一主火引射管和第二主火引射管的同步输气,使燃气沿主火分火腔流动半圈即可充满整个主火分火腔,输气效率高,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

进一步,第一输气组件包括第一主火喷嘴座、第二主火喷嘴座、第一主火定位块和第二主火定位块,第一主火喷嘴座和第二主火喷嘴座设于底座的顶部两侧,第一主火喷嘴座和第二主火喷嘴座的出气端分别设有第一主火喷嘴和第二主火喷嘴,第一主火喷嘴座和第二主火喷嘴座内分别设置有第一供气通道,第一主火定位块与第二主火定位块设于底座的底部两侧,第一主火定位块内设有主火进气孔,第二主火定位块内设有输气通道,主火进气孔与第一主火喷嘴座上的第一供气通道连通,输气通道与第二主火喷嘴座上的第一供气通道连通,第一主火定位块通过分流管连接第二主火定位块,主火进气孔通过分流管连通输气通道。第一主火喷嘴座和第二主火喷嘴座的顶部设计为圆形,脏污不易堆积,圆形表面易于打理,通过分流管将第一主火定位块与第二主火定位块连通,可以实现主火进气孔的一次进气满足第一主火喷嘴和第二主火喷嘴工作,大大提高了主火分火腔内燃气的输送效率,结构紧凑,输气效率高,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

进一步,水盘上设有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第一主火喷嘴座与第二通槽相匹配,第二主火喷嘴座与第三通槽相匹配,通过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可以对第一主火喷嘴座和第二主火喷嘴座进行限位固定,提高了第一主火喷嘴座和第二主火喷嘴座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炉头内设有中心火支撑柱,中心火支撑柱设有中心火分火腔,中心火支撑柱设有中心火引射管,中心火引射管沿中心支撑柱的切线方向连接至中心火分火腔内,底座上设有第二输气组件,第二输气组件通过中心火引射管与中心火分火腔连通,实现为中心火分火腔连续供气,燃气有第二输气组件经中心火引射管沿切线方向输入中心火分火腔内,中心火支撑柱上设有中心通孔,中心火支撑柱与炉头之间设置有点火针限位孔和热电偶限位孔,水盘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底座上设有热电偶安装柱和点火针安装柱,点火针安装柱与点火针限位孔和第一定位孔相匹配,热电偶安装柱与热电偶限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匹配,中心火支撑柱用于对中心火火盖进行支撑定位,点火针限位孔和点火针安装柱用于固定安装点火针,热电偶限位孔和热电偶安装用于固定安装热电偶。

进一步,中心火分火腔内设有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水平或倾斜设于中心火分火腔内,第二导流板的内侧面与中心火分火腔的内壁之间的水平面积为s2,水平面积s2的面积为中心火盖上内火孔面积的1.5~3.5倍,第二导流板便于使燃气沿中心火分火腔的内部无转角沿圆周流动,阻力损失小,且分布均匀,火焰喷出有力,对引射二次空气效果好,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结构简单、紧凑,整体效果好,第二导流板优先采用倾斜结构。

进一步,第二输气组件包括中心火喷嘴座和中心火定位块,中心火喷嘴座和中心火定位块分别位于底座的上下两侧,中心火定位块上设有中心火进气孔,中心火喷嘴座内设有第二供气通道,中心火进气孔与第二供气通道连通,中心火喷嘴座的出气端设有中心火喷嘴,水盘上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与中心火喷嘴座相匹配。中心火喷嘴座的顶部设计为圆形,脏污不易堆积,圆形表面易于打理,燃气有中心火进气孔输入第二供气通道,再由中心火喷嘴将燃气喷入中心火引射管,经中心火引射管输入中心火分火腔内,第一通槽提高了中心火喷嘴座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底座上设有底座支撑柱,底座支撑柱内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的底部设有沉孔,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满足从下往上安装或从上往下安装的要求,沉孔为一个锥面结构,在从上往下安装时,锥度可以将螺钉导向,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连接支撑柱的设计可以实现水盘的连接和炉头的上下垂直定位,使炉头不与底座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减小,提高燃烧工况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连接支撑柱的数量少,使燃烧器更好打理。

2、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便于使燃气沿分火腔的内部无转角沿圆周流动,阻力损失小,且分布均匀,火焰喷出有力,对引射二次空气效果好,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结构简单、紧凑,整体效果好,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优先采用倾斜结构。

3、第一主火引射管和第二主火引射管分布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第一主火引射管和第二主火引射管的同步输气,使燃气沿主火分火腔流动半圈即可充满整个主火分火腔,输气效率高,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

4、通过底座支撑柱的设计可以满足从下往上安装或从上往下安装的要求,沉孔为一个锥面结构,在从上往下安装时,锥度可以将螺钉导向,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易清洁型上进风燃烧器的效果图;

图2为图1中a方向的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炉头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的中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头;2-水盘;3-中心火喷嘴座;4-中心火喷嘴;5-第一主火喷嘴座;6-第二主火喷嘴座;7-第二主火喷嘴;8-中心火引射管;9-第一主火引射管;10-第二主火引射管;11-连接支撑柱;12-中心火进气孔;13-主火进气孔;14-中心火定位块;15-第一主火定位块;16-第二主火定位块;17-底座支撑柱;18-火盖限位柱;19-主火分火腔;20-中心火支撑柱;21-中心火分火腔;22-第一导流板;23-第二导流板;24-第一通槽;25-第二通槽;26-第三通槽;27-第一定位孔;28-第二定位孔;29-第一安装孔;30-底座;31-热电偶安装柱;32-点火针安装柱;33-第二安装孔;34-中心通孔;35-点火针限位孔;36-热电偶限位孔;37-炉头支撑点;38-第一主火喷嘴;39-输气通道;40-分流管;41-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书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易清洁型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1、水盘2、底座30和连接支撑柱11,水盘2设于炉头1与底座30之间,连接支撑柱11从上往下依次穿过水盘2和底座30,实现水盘2与底座30的固定连接,炉头1上设有炉头支撑点37,本实施例中将炉头支撑点安装于炉头、第一主火引射管和第二主火引射管上,具体可以根据安装要求进行布设。炉头支撑点37与连接支撑柱11相互接触,实现炉头1与底座30的连接定位。水盘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9,第一安装孔29均匀分布与水盘2上,底座3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9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33,第二安装孔33均匀分布与底座30上,连接支撑柱11的下部穿过第一安装孔29连接至第二安装孔33,实现水盘2与底座30的固定连接,连接支撑柱11的下部为螺纹结构,不仅提高了水盘2与底座3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提高了对炉头1的支撑稳定性和强度,安装拆卸方便快捷。通过连接支撑柱11的设计可以实现水盘2的连接和炉头1的上下垂直定位,使炉头1不与底座30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减小,提高燃烧工况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连接支撑柱11的数量少,使燃烧器更好打理。

炉头1内设有主火分火腔19,炉头1设有主引射管组件,底座30设有第一输气组件,第一输气组件通过主引射管组件与主火分火腔19连通,实现为主火分火腔19连续供气,燃气可以通过第一输气组件经主引射管组件连续输入主火分火腔19。

主火分火腔19内设有第一导流板22,第一导流板22水平或倾斜连接于主火分火腔19,第一导流板22也可以通过火盖限位柱18可拆卸的连接于主火分火腔19,第一导流板22的内侧面与主火分火腔19的内壁之间的水平面积为s1,水平面积s1的面积为外火盖上外火孔面积的1.5~3.5倍,外火孔面积指代外火盖上所有外火孔的总面积,第一导流板22便于使燃气沿主火分火腔19的内部无转角沿圆周流动,阻力损失小,且分布均匀,火焰喷出有力,对引射二次空气效果好,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结构简单、紧凑,整体效果好,第一导流板22优先采用倾斜结构。

主引射管组件包括第一主火引射管9和第二主火引射管10,第一主火引射管9和第二主火引射管10均沿炉头1的切线方向连接至主火分火腔19内,保证燃气沿主火分火腔19的内部无转角沿圆周流动,阻力损失小。第一主火引射管9与第二主火引射管10呈180°分布在炉头1的底部,且第一主火引射管9与第二主火引射管10的出气方向一致,上述结构的第一主火引射管9和第二主火引射管10分布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第一主火引射管9和第二主火引射管10的同步输气,使燃气沿主火分火腔19流动半圈即可充满整个主火分火腔19,输气效率高,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

第一输气组件包括第一主火喷嘴座5、第二主火喷嘴座6、第一主火定位块15和第二主火定位块16,第一主火喷嘴座5和第二主火喷嘴座6设于底座30的顶部两侧,第一主火喷嘴座5和第二主火喷嘴座6的出气端分别设有第一主火喷嘴38和第二主火喷嘴7,第一主火喷嘴座5和第二主火喷嘴座6内分别设置有第一供气通道,第一主火定位块15与第二主火定位块16设于底座30的底部两侧,第一主火定位块15内设有主火进气孔13,第二主火定位块16内设有输气通道39,主火进气孔13与第一主火喷嘴座5上的第一供气通道连通,输气通道39与第二主火喷嘴座6上的第一供气通道连通,第一主火定位块15通过分流管40连接第二主火定位块16,主火进气孔13通过分流管40连通输气通道39。第一主火喷嘴座5和第二主火喷嘴座6的顶部设计为圆形,脏污不易堆积,圆形表面易于打理,通过分流管40将第一主火定位块15与第二主火定位块16连通,可以实现主火进气孔13的一次进气满足第一主火喷嘴38和第二主火喷嘴7工作,大大提高了主火分火腔19内燃气的输送效率,结构紧凑,输气效率高,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水盘2上设有第二通槽25和第三通槽26,第一主火喷嘴座5与第二通槽25相匹配,第二主火喷嘴座6与第三通槽26相匹配,通过第二通槽25和第三通槽26可以对第一主火喷嘴座5和第二主火喷嘴座6进行限位固定,提高了第一主火喷嘴座5和第二主火喷嘴座6的安装稳定性。

炉头1内设有中心火支撑柱20,中心火支撑柱20设有中心火分火腔21,中心火支撑柱20设有中心火引射管8,中心火引射管8沿中心支撑柱的切线方向连接至中心火分火腔21内,底座30上设有第二输气组件,第二输气组件通过中心火引射管8与中心火分火腔21连通,实现为中心火分火腔21连续供气,燃气有第二输气组件经中心火引射管8沿切线方向输入中心火分火腔21内。

中心火支撑柱20上设有中心通孔34,中心火支撑柱20与炉头1之间设置有点火针限位孔35和热电偶限位孔36,水盘2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7和第二定位孔28,底座30上设有热电偶安装柱31和点火针安装柱32,点火针安装柱32与点火针限位孔35和第一定位孔27相匹配,热电偶安装柱31与热电偶限位孔36和第二定位孔28相匹配,中心火支撑柱20用于对中心火火盖进行支撑定位,点火针限位孔35和点火针安装柱32用于固定安装点火针,热电偶限位孔36和热电偶安装用于固定安装热电偶。

中心火分火腔21内设有第二导流板23,第二导流板23水平或倾斜设于中心火分火腔21内,第二导流板23的内侧面与中心火分火腔21的内壁之间的水平面积为s2,水平面积s2的面积为中心火盖上内火孔面积的1.5~3.5倍,内火孔面积指代中心火盖上所有内火孔的总面积,第二导流板23便于使燃气沿中心火分火腔21的内部无转角沿圆周流动,阻力损失小,且分布均匀,火焰喷出有力,对引射二次空气效果好,燃烧更充分,能效高火力大,结构简单、紧凑,整体效果好,第二导流板23优先采用倾斜结构。

第二输气组件包括中心火喷嘴座3和中心火定位块14,中心火喷嘴座3和中心火定位块14分别位于底座30的上下两侧,中心火定位块14上设有中心火进气孔12,中心火喷嘴座3内设有第二供气通道,中心火进气孔12与第二供气通道连通,中心火喷嘴座3的出气端设有中心火喷嘴4,水盘2上设有第一通槽24,第一通槽24与中心火喷嘴座3相匹配。中心火喷嘴座3的顶部设计为圆形,脏污不易堆积,圆形表面易于打理,燃气有中心火进气孔12输入第二供气通道,再由中心火喷嘴4将燃气喷入中心火引射管8,经中心火引射管8输入中心火分火腔21内,第一通槽24提高了中心火喷嘴座3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底座30上设有底座支撑柱17,底座支撑柱17内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的底部设有沉孔4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满足从下往上安装或从上往下安装的要求,沉孔41为一个锥面结构,在从上往下安装时,锥度可以将螺钉导向,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水盘通过连接支撑柱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然后将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灶具的底盘或支架上,接着将炉头通过炉头支撑点放置在连接支撑柱上垂直定位,并安装点火针和热电偶,通过主火进气孔和中心火进气孔将燃气通过第一输气组件和第二输气组件由第一主火引射管、第二主火引射管和中心火引射管输入主火分火腔和中心火分火腔,实现对连续供气。上述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水盘的连接和炉头的上下垂直定位,使炉头不与底座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减小,提高燃烧工况的稳定性,而且由于连接支撑柱的数量少,使燃烧器更好打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